发布日期:2023-11-13 浏览次数:次
孩子的脸,六月的天,说变就变。育儿嫂照顾孩子的过程中,经常会发现,有些原本乖巧可爱的宝宝,越长大越不听话,逐渐变成了熊孩子。
有些育儿嫂就有点担心,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,对宝宝产生了不利影响。
其实并不是,宝宝只是在成长发育而已。
一起来看看,宝宝经常会出现哪些比较“怪异”的需求。
1、喜欢撕纸
宝宝6个月后开始喜欢撕各种纸,看到纸比玩具都亲,一定要撕碎它才开心。
部分家长就开始着急,不知道宝宝为什么如此热衷撕纸。
其实不用担心,撕纸就像学爬、学走路一样,是一个学习的过程。
撕纸不仅满足了宝宝的好奇心,锻炼了手眼协调能力,而且宝宝通过努力看到纸的形状有了改变,听到撕纸的声音,心情也会更加愉悦。
撕纸虽然对宝宝有好处,但是一些注意事项要谨记。
① 不要让宝宝撕报纸或餐巾纸,报纸有较多油墨太不卫生;餐巾纸太软容易被宝宝误吞,引起意外。
② 一些纸的边角比较锋利,宝宝皮肤很娇嫩,可能会不小心划伤自己。育儿嫂要随时在一旁照看着。
③ 把重要资料、书本、纸币等收好,小心别被宝宝撕了。
④ 撕纸比较浪费,可以为宝宝买一些撕不烂的布书。
2、攻击行为强
15个月左右的宝宝,语言及情绪表达能力还没有发育完全。
这个阶段,宝宝的行为一旦受到限制,容易引起强烈的挫败感,使宝宝失去自控能力。
有些非常敏感的宝宝,很容易感到被冒犯,脾气也会比较大。这种宝宝出生后都表现得很紧张,婴儿时期,就显得异常活跃。
幼儿阶段开始对其他孩子、成年人,甚至动物都会表现出攻击性。经常毫无理由地发脾气。即使伤害了别人,也不会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内疚。相反,他们认为这是“别人惹到自己了”,以此作为自己攻击他人的借口。
育儿嫂可以通过以下办法减轻宝宝的攻击行为:
① 营造和谐、安全的家庭氛围,经常陪伴宝宝;
② 避免让宝宝看电视或影像中的暴力镜头,不对他们有粗暴的态度或随意拍打的行为;
③ 建立家人都认同的规则,宝宝违反规矩后应采取具体的措施,有进步后及时赞美和表扬;
④ 宝宝生气时,引导他们做出正确的反应方式;
⑤ 1岁左右的宝宝可以使用“平静中断”策略。让其坐在椅子或没有玩具的空地,停止其错误行为,冷静下来后,简短的向宝宝说明自己为什么要让他这样做。
3、经常吃手指
宝宝天生存在“觅食反射”,宝宝到了4个月后, 会出现吃手、脚、奶嘴等行为,以此来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。
对于开始长牙的宝宝来说,吃手能够摩擦牙床,缓解牙床痒痛。
只要宝宝是正常温和的吃手,就不用过于担忧,顺其自然就好,不用强行干预,以免给宝宝带来心理负担。
育儿嫂要做的是使宝宝的双手保持清洁,防止感染病菌。
如果宝宝吃手不是单纯的吮吸,而是“啃”,导致手指变形、破皮等,育儿嫂就要及时进行干预了,平常多陪伴宝宝,让他获取足够的安全感,减少吃手的情况。
4、爱扔东西
宝宝6个月大时,对手已经有了很好的控制力,自己想要的东西,只要是范围以内的基本都可以拿到。
有拿的动作就有扔的动作,这个阶段的宝宝经常会出现丢东西的行为。
宝宝会通过嘴巴、手等身体部位来探索、感知这个世界,扔东西实际上是宝宝在感知自己和世界之间的空间关系。
扔东西表示宝宝已经能够控制自己的小手,反复扔东西对手眼协调、听觉、触觉等都有好处。
宝宝扔东西时,育儿嫂要注意玩耍的时间,以免影响其他人工作、休息。扔东西后教宝宝主动收拾,而且要注意所扔东西的材质,最好挑选毛绒玩具、软积木等,不要破坏家具、地板,也避免宝宝受到伤害。
5、缺乏分享意识
1~3岁是宝宝自我意识萌芽期,这时候宝宝会以自我为中心,没有“你”“他”的概念。
只意识到自己的力量与独立存在,感受不到自己和别人的不同,无法从别人的角度理解问题。
这一时期的宝宝通常会认为,自己的东西是自己的,别人的东西也是自己的。遇到喜欢的东西就要占为己有,这种“抢”并没有任何恶意。
当宝宝开始说“我的”,就意味着自我意识开始建立。这时家长不要训斥他,而应给予正确的引导。
如果父母当面指责宝宝不分享,容易伤害他们的自尊。同时,如果家长强行把宝宝的东西拿给别人,会使其变得讨好别人或对别人充满敌意,更不愿意分享。长此以往,不利于宝宝性格的养成。
家长需要帮助宝宝建立所有权观念,当宝宝“以我为中心”时,给予正确的指导,促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。
引导宝宝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耍,并且用游戏或合作的方式让宝宝学会分享。此外,还可以读一些分享主题的绘本,能帮助宝宝建立分享的意识。
宝宝和大人不一样,他们无法清楚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,育儿嫂与他们相处的过程中,要仔细观察,知道宝宝特殊需求所代表的含义。